宜秀区司法局机关支部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一改两为”大会精神,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同志积极践行“法援为民”服务理念,改进工作举措,创优法律援助“惠民”品牌,推动法律援助民生工程落到实处、暖到民心。
法援宣传入民心。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等问题,积极开展“送法进工地”、“送法进社区”等公益法律咨询活动,通过发放宣传手册、现场交流互动、以案释法等方式为群众解答工资拖欠、婚姻家庭、赡养抚养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问题;以座谈、讲座、培训的形式专门为社区居民解读民法典中继承、居住权、婚姻家庭等热点法律问题。今年以来,共深入一线开展法律援助宣传1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解答群众各类法律咨询300余人次。
优化作风暖民心。面对节假日群众来电无法及时接听、弱势群体上门来访不方便等问题,区法律援助中心勇于探索创新,积极推行便民服务模式,推行“三办”工作法。一是推行“随时办”,积极对接移动电信等部门,将办公电话与移动电话专门设置转接功能,方便节假日、双休日接听群众电话咨询,做到随时接听,随时解答,随时办理,赢得来电群众一致好评。二是推行“当天办”,聚焦农民工、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开设“绿色通道”,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做到当天受理、当天审批。三是推行“上门办”。从方便群众入手,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但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和残疾人,坚持上门提供法律服务,真正做到法律援助服务零距离。今年来,已为7人提供了上门服务,解决了多件群众烦心的小事、难事。
精心尽力赢民心。多形式积极开展“法援惠民生 助力农民工”“法援惠民生 关爱老年人”“法援惠民生 关爱残疾人”等多项品牌活动。活动期间,社区残疾人潘某某发生了工伤事故,手臂被截肢,单位不予赔偿,不知如何是好,中心主任了解情况后,当即上门走访,经审查受理了潘某某的法律援助申请,经过多轮的调解,最终通过仲裁委裁决公司赔偿潘某某工伤损失70余万元,后双方就该赔偿费用给付达成了和解,潘某某表示非常满意。
狠抓质量安民心。为保证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切实维护广大困难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区法律援助中心总结工作经验,创新工作举措,形成了一整套的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管理模式。从统一格式文书样本,到规范案件办理流程、组建专业服务团队、建立案件评查机制、举办专题业务培训、实行“四档”奖惩机制,多举措促进我区法律援助案件质量不断提高。7月28日,全市法律援助民生工程案件质量管理培训班暨现场观摩会在宜秀区召开,区中心应市中心邀请围绕《法律援助案件办理及质量管理工作》等课题为大家进行辅导讲座,同时参训人员现场观摩了我区法律援助中心案卷,纷纷表示好评。
自“一改两为”行动以来,宜秀区司法局机关支部党员干部们纷纷转变工作作风,变“能动”为“行动”,在岗位上发光发热。今年来已受理援助案件226件,办结203件,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近300余万元,成功助推法律援助民生工程跑进“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