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胜,男,岳西县法律援助中心主任,法援律师。曾被授予“安徽司法行政年度榜样人物”荣誉称号。其所在单位获评“安徽省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先进集体”、“安徽省法律援助示范窗口”、“安徽省农民工维权先进单位”、“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
王文胜在工作中坚持“一切为了受援人的利益”。
一是创新工作机制,将管理与办案有机结合,创造了“四说”(说法、说理、说情、说话)工作法。每次接待群众都是“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把椅子、一杯热茶”,通过耐心沟通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效果。城北社区居民王某,已经60多岁了,既是低保户又是老上访户。她与柳某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一案,因诉求过高,县内五家律师事务所没有一位律师愿意为其代理,如果法律援助再不帮她的话,她本该得到的合理赔偿也将难以实现。为此,王文胜婉谢许多人的善意提醒,亲自为其提供援助。5个多月的时间里,王文胜耐心接待其50多次,听其诉同一个问题,说同样的话语,提同一个要求,每次少则二三十分钟,多则几小时……最终,通过“四说”方法的灵活运用,这起棘手的交通事故案件在县法援中心得以和解。
二是秉持“维权就是维稳”的理念。5年来,王文胜单独或与其他律师一起,成功办理了20多起较有影响的重大群体性信访案件,特别是2017年3月,岳西县温泉镇89位村民为追讨工资,准备集体上访。王文胜知晓此信息后,主动联系村民代表吴某,告知法律援助可以帮助他们依法维权。但大部分上访村民都已年过60,文化程度较低,沟通起来十分困难,加上之前多次向政府相关部门反映,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因此他们认为法律援助也不过是政府搪塞他们的手段。为避免村民们因过激行为发生意外,王文胜带领工作人员及时到村民们做工的种植示范园与他们面对面沟通,一面稳控情绪,一面了解案情。通过一天的紧张工作,村民们终于理解了王文胜和其他援助人员的一片苦心,同意通过诉讼追讨工资。诉讼过程中,由于债务人储某一直不露面,村民们又产生了“赢了官司拿不到钱”的担心。为此,王文胜又先后两次来到种植示范园与村民们座谈,通过不断的交流与沟通,帮助他们树立起依法维权的信心。1个月后,在王文胜的艰辛努力下,89位村民终于在案件开庭前拿到了拖欠已久的血汗钱。为表达谢意,村民们自发给县法援中心送来了“执法为民、情系工友”的锦旗。
三是坚持在每一个法援案件中都做到“尽心”和“贴心”,以“双心”搭建与当事人之间的“连心桥”。受援人王某,13岁时母亲去世;初中时因为盗窃,未毕业就被劝退回家;还是因为盗窃,2013年,19岁的王某被判有期徒刑8个月;出狱后不到半年,王某再次入户盗窃十几起……。但王文胜并未因为他的“斑斑劣迹”而把辩护走过场。通过会见,王文胜洞察到了他心中对亲情的渴望,可其在外打工的父亲却明确表示,凡是王亮的事,他一概不理。经过努力,在第二次会见受援人时,王文胜带去了王父对王亮充满关心的“问候和希望”,王亮当场留下了感动的泪水。2015年10月,王某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3个月。但王文胜的法援工作却未停止。为了慰藉王某的思乡之情,王文胜还专门请摄影师拍下他家乡的雪景及亲人的照片,并寄到王亮服刑的监狱。通过一封封书信来往,王亮变得乐观起来;而王文胜的努力,也让其父亲也重新接纳了儿子,并主动到监狱探望。
5年来,王文胜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80件,服务700多受援人,为他们争取赔偿或挽回损失超过1500万元。“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长期工作在农村,对困难群众的法律需求感同身受,我愿意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为他们工作。”王文胜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他的诺言。
来源:2019年04月08日15:25 人民网 ,2018年01月19日20:02 司法部网站